一、基本情况
2017年10月,由李晓辉、周兆娟两位老师牵头发起,成立了“光辉岁月思政工作室”,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网络思政、师生共创、同向同行”的工作理念,从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三个维度开展工作,旨在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科研水平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探索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工作室在网络思政方向上持续发力,力求以先进文化浸润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工作室现主持人为李晓辉,成员包括周兆娟、蔡垣、黄志洁、吕英爽等。
二、目标与定位
以网络思政为抓手,积极打造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作品,在实践中积累并锻炼工作室成员的网络思政经验与科研能力,把“公众号+短视频平台+朋友圈”的新媒体矩阵做好做实,真正让网络思政融起来、新起来、立起来。积极探索网络思政发展规律,引领新时代大学生认清自身责任,勇担时代使命。
三、主要工作
1.思想引领走在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思想引领才能铸魂育人。工作室根据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及需求,从多角度、多形式入手,熔铸特色文化,创新教育方法,打造有趣、有料、有态度的品牌栏目,寓思政教育、价值引领于故事、漫画之中,通过“叨故事”、“叨漫画”、“叨视频”等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扬正气的作品,与学生充分共情,激发学生共鸣,使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增强思想引领的实际效果。
2.科研工作有亮点。日常工作的经验,应当上升为可推广的理论,以目标链引导成果链。工作室鼓励和支持工作室成员开展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形成团队优势,多出理论成果。同时,也注意打造系统化、专题化、品牌化的网络思政项目,做好调研和论证,避免随意堆砌,没有章法。
3.学生成长是关键。在开展网络思政过程中,工作室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通过举办“我的成长微语”“我毕业后这一年”“闪亮青春,赢在军训”“班团活动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凸显朋辈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深入挖掘学生潜力,激发他们向上向善的动力,激励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主要成果
1.打造了一支优秀的辅导员团队
工作室成员密切配合,扎实合作,具有良好的团队氛围。3人兼职在团务工作、网络思政、面试指导等方面从事社会服务,受益人员众多,社会反映良好;在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工作室建设经验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和高校辅导员在线进行了典型展示;工作室打造品牌栏目的经验被收入《辅导员打造个人品牌IP实战指南》一书;系列微视频“哆啦小课堂”被《消费日报》报道;工作室成员共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近30项。
2.培育了四个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
近年来,工作室共培育了四个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分别是:“小漫画激活大思政——基于00后特征分析的新媒体育人实践探索”、“‘政治引领、思创融合、深度激活’高职院校新媒体育人创新与实践”、“赢在起点——职业化专业化视域下打造辅导员‘六维一体'班级建设模式”、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大学生“三立三成”思政教育课程化实践。其中,前三个项目分别获第二十届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二等奖、三等奖,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第四个项目正在培育过程中。
3.开展了一系列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近两年,工作室成员主持或参与的省社科联课题、校级课题两项已结项;在省级期刊发表思政文章两篇,2023年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冀青工作调研大赛课题获立项,校级课题一项获立项。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高校辅导员等官方媒体发表网文10余篇。
5.组织了一系列学生本位主题活动
针对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继续推出“辉哥娟姐叨叨叨”系列漫画,以有趣有料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行为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围绕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开展“学习进行时”系列活动,提升学生对国家发展方向的认知水平,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推出安全教育系列网文和微视频,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开展5˙25心理活动月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推出“WORK帮”系列文章,助力毕业生求职就业;疫情期间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焦虑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6.取得了一系列学生成长佳绩
工作室成员所带班级多次荣获河北省优秀班集体和学院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称号;在“挑战杯”河北省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在全国司法职业院校法律实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在世界机器人大赛中获西南地区选拔赛一等奖,总决赛三等奖;在“天府工匠杯”工业技能大赛中,获72小时国际尖兵挑战赛一等奖、三等奖;在第六届河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多个团队获银奖和铜奖;多名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